EN

水泥厂交叉作业致命隐患:“10・3” 装载机撞人事故深度解析

发布日期:2025-07-24

2022 年 10 月 3 日 4 时 45 分,茂名某水泥公司1 号混合材棚内发生一起车辆伤害事故。装载机司机龚某在倒车作业时,将进入装载机后方视野盲区的放料工人谭某撞倒并碾压,造成谭某当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 141 万元。

装载机

(图片源于网络,与本事故案例无关)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装载机司机龚某安全意识淡薄,在交叉作业现场未观察周边环境,未确认车后安全即倒车,导致碾压处于视野盲区的谭某。

谭某违反公司规定,在未与装载机司机沟通的情况下进入铲车作业区域,且没有按要求向装载机司机照灯示意提醒,擅自从装载机后方视野盲区前往上料口倾倒物料时被装载机倒车碾压致死。

装载机后方视野盲区

2、间接原因

该水泥公司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制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对交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对装载机作业现场进行监管与协调,未能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装载机4.jpg

(图片源于网络,与本事故案例无关)

解决方案

结合这起装载机撞人事故暴露的问题,针对水泥厂叉车/装载机作业特点,从人员、管理、现场、设备四维度提出安全解决方案:

1、强化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

开展 “视野盲区风险” 专项教育:通过模拟体验、事故案例视频,让司机直观认识装载机倒车时的盲区范围(如车身后方 3-5 米、两侧 1-2 米区域),明确 “倒车必观察、必鸣笛、必确认” 的 “三必原则”。

装载机盲区事故

交叉作业规程培训:强调 “进入作业区先沟通”,作业人员需提前通过对讲机、手势或灯光示意司机,司机确认后方可进入;禁止在未告知司机的情况下从设备后方、侧方盲区穿行。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

落实 “岗位安全责任清单”:司机负责设备检查、按规程操作;现场监护员负责区域警戒、人员引导;班组长负责班前安全交底和班中巡查。

建立 “沟通确认机制”:作业人员进入设备作业区前,必须通过 “司机 - 监护员 - 作业人员” 三方确认,禁止单独行动。

装载机防撞

3、规范现场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

划分 “设备作业区” 与 “人员通道”:在混合材棚等作业区域(如案例中的 1 号混合材棚),用黄色警示线分隔设备行驶路线与人员通道,设置 “设备作业时禁止入内” 的动态警示灯(作业时亮起)。

增设醒目标识:在盲区位置张贴 “当心盲区”、“倒车危险” 等反光标识;在上料口、物料堆放区等交叉作业高频区域,设置语音提示器(如 “装载机作业中,请注意避让”)。

装载机防撞限速

建立 “双人确认” 流程:司机倒车前,监护员需协助观察车后情况,通过手势向司机反馈 “安全” 或 “有障碍”,司机收到确认信号后再操作。

4、完善设备安全防护与技术升级

(1)盲区可视化改造

加装AI影像防撞预警系统:在装载机车身前后左右安装摄像头,驾驶室内配备显示屏,实时显示周边环境;

唯创安全工业级 AI 摄像头,搭载深度视觉算法,可实时识别周围行人,当检测到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系统立即通过声光报警提醒司机,并切断动力输出,强制装载机减速停车,避免因操作延迟导致碰撞事故。

AI影像防撞预警系统

加装高亮区域灯:在装载机车身两侧、后方安装 LED 高亮区域灯,作业时向地面投射红色警戒光束,形成可视化的 “禁止进入” 区域,夜间作业效果更佳。

(2)设备日常检查与维护

制定 “每日三查” 制度:班前检查刹车、喇叭、灯光是否正常;班中检查摄像头、雷达是否失灵;班后检查轮胎、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水泥厂叉车/装载机事故多源于“视野盲区 + 交叉作业管理缺失”,需通过 “人员培训防意识松懈、制度流程防管理漏洞、技术改造防设备缺陷、协同监管防责任真空”,构建全链条安全防线。

唯有将 “生命至上” 理念融入每一个操作环节,才能避免类似 “10・3” 事故的重演。

唯创安全叉车防撞系统领导者


分享:

推荐新闻